为守好红色根脉,赋能乡村振兴,我院赴丽水庞山实践团于7月12日再次踏上开往大山的列车,开始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连续五年通过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融媒体搭建等形式志愿服务庞山,解决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
团队成员根据上一年度所掌握的基本情况,结合本年度庞山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课程教案,紧扣时代主题,开设“传承红色根脉”“体验绿水青山”和“走进大国重器”三大课程。
守好红色根脉,汲取奋进伟力
实践团深入学习贯彻并宣传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过“理论宣讲+动手实践”的形式,生动讲述带有水院特色的“大江大河畔的党史故事”“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历程”“习近平的知青岁月”等文化课堂,开展红歌奏唱、绘画、手工、舞台剧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兴趣课堂,用最真挚的歌声致敬抗日战争时期工农红军保家卫国的勇气与担当,传承浙里红色基因,汲取时代奋进伟力,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在童心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孩子们纷纷畅谈自己的理想, “想当警察,抓坏蛋”,“想当医生,救死扶伤”,“想当教师,培育祖国的花朵”,“想当军人”,“想当科学家”......
共赴绿水青山,筑就幸福家园
实践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孩子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思想指引。从身边的大小事物入手,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下的浙江”等文化课堂和木刨花、相册积木制作、纸浆画和叶脉书签等手工课,鼓舞他们爱护非遗,以绘画的形式定格庞山靓丽的风景,让鲜活的文化传承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同时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开展趣味篮球课,提升留守儿童的体能素养。在制作木刨花送给最喜欢的人环节时,队员们帮一些留守儿童代笔,送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孩子们的渴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只是最最平常的小事情,但是对于他们却是另外一种宝贵的机会,也许是和妈妈见一面,也许是想要买一整套奥特曼卡牌......”
走进大国重器,挺起民族脊梁
从一枚螺丝钉、一根电缆的打磨,到高铁等大国重器的锻造,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重要基础。队员们用故事叙述加影视赏析的方式讲述浙江水利人艰苦奋斗的故事,感受老一辈水利人的精神伟力,学习工匠精神,赓续红色根脉,守护浙水安澜。通过火箭制作、桥船折纸、模拟辩论赛、观影活动等趣味课堂,让孩子们接触了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史,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孕育远大理想,锤炼高尚情操,养成良好习惯,铸就少年担当,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人的浪漫,就是把神话变成现实”“孩子们把飞天理想寄托在自己的小火箭上,希望孩子们往后的人生也犹如火箭般节节高升、一往无前”。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教’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学会很多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补齐孩子们的学习‘短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
五年不间断的暑期支教是对大山深处留守儿童执着的守护,更是水院信息青年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了解国情社情,提升综合能力、贡献青春力量的平台。据悉,五年来已有累计66名信息学院学子奔赴庞山接力支教,服务留守儿童超过255人次,累计授课688节次,信息工程学院团委还与峰源乡团委签订合作协议,拟在红色资源开发、村容村貌改造、农副产品推广、支柱产业数字化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水分子们将继续智慧赋能庞山全面发展,用热爱与坚守持续发力!



